哈囉! 今日是

當前時間

,跟著8400一起,職場有話大聲說!
今天的你也讓工作「自動完成」了嗎?
Photo by Sharon McCutcheon from Unsplash

今天的你也讓工作「自動完成」了嗎?

總點閱 : 131 , 今日點閱 : 1

一家公司企業裡負責同一個職務的員工人數肯定不止一兩個。先不談在公司待了多少年,這些擁有相同工作內容的人明明接受了同樣的教育訓練、經過了同樣的測驗考核,為什麼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有些人的表現總是比其他人來的好呢?

普遍來說,一名接觸嶄新工作內容的工作者大多會經歷:摸索期、熟悉期、領悟期、無感期 四個階段
「摸索期」的我們會因為對任何事物都不熟悉而感到焦慮,在希望工作能趕快上手的情況下,面對事情不太有轉換空間、做起事來一板一眼,也經常依循前輩或其他同事的工作方法。逐漸熟練之後,便會進入「熟悉期」;進入「熟悉期」後,我們開始對環境、事物有一定的了解也能慢慢認知到自己的工作與他人是息息相關的,不再是用單一的動作去完成單一項目。依照領悟力的不同,我們會慢慢進入到「領悟期」。

「領悟期」裡,我們對工作領域會有更全面的視野,也會因為習慣與作事風格的不同而各自找到屬於自己的做事方式,甚至發展成開創性的工作方法。這個階段正是一個人能否發展成優秀工作者的關鍵,因此能夠在這個階段有所發揮的人才更顯珍貴。「無感期」則是每個人在工作久了之後都會遇到的階段。這個階段裡,面對工作的變化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方式並且認為這一切都沒什麼了不起的。因此常會對眼前的一切毫無感覺、甚至有些厭倦。

Photo by @yanalya from Freepik

 

既然如此,那些相對優秀的工作者到底都在工作中做了些什麼呢?

那些人不是天生工作能力強,而是先避免讓工作「自動完成」
多數人隨著時間的累積會漸漸習慣用經驗做事,而不去探究經驗背後的方法(停留在第二階段,跳過第三階段後便走入第四階段)。一旦進入這種依靠直覺與反射動作的「自動完成」狀態,便會慢慢降低我們對於工作的應變能力、變成思維僵化的人。例如「打電話與客戶連絡溝通」,多數人的做法是:拿起電話,回覆客戶的需求及報價。對於已經做過無數次的人而言,這種早就練成反射動作的事情就是進入「自動完成」的最好例子。而在工作中表現出色的人則會努力延緩自己走向第四階段,靠著累積下來的經驗,持續深入地挖掘更多不一樣的可能性。

表現出色的人喜歡「刻意練習」
舉上述例子來說,在每一次與客戶溝通前,優秀的工作者會先思考怎麼樣可以做的更好。「客戶的需求有什麼不同?」、「上次的表達有沒有哪裡不夠清楚?」、「是否有遺漏或忘記跟客戶討論的地方」,同時在溝通過程中訓練自己的說話技巧等等,透過不斷刻意練習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對於已經熟練的日常工作,我們總是缺乏動力去超越極限。隨著經驗的累積,也只不過是將可以做到的事情維持在原先的水平,並且滿足於當下穩定的狀態而已。因此,對於工作的「不滿足」或許也是推動優秀工作者在該領域發光發熱的關鍵之一。

試著在自己的工作領域裡養成不斷思考、質疑的習慣,憑藉著對於領域的了解及認知,讓經驗不再淪為只適用於眼前情況的單一作法,而是將經驗法則提升成真正的工作方法,幫助其他在相同領域中的人能透過這些方法更快達成目標。

發佈留言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