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斷進化,從早期著重單一專長的I型人才,進入到要求專業多工的T型及π型人才也不過是近十年發生的事。隨著大數據、AI人工智慧興起所造成的產業結構改變,更直接影響了整個教育圈。近幾年,大學興起了「打造『非型人才』,把學習本質還給學生」的跨域學程,藉由打破過去分系、分院的做法、串聯更多元的跨系課程,培養解讀橫跨不同領域的「跨界整合力」。
各類人才的定義
- I型人才:專精於單一專業,熟悉該領域的知識與技能。缺乏工作轉換的靈活性,對比於其他類型的人才,較難勝任多種領域的工作。
- T型人才:專精於單一專業外,也多方面了解其他領域的概念、廣泛吸收新知。憑藉衍生的知識與能力,能與其他技能的工作做橫向連結。
- π型人才:同時專精兩項專業,且擁有廣泛的延伸技能。可以串聯起兩項專業的相關性並互相支援。
- 非型人才:同時專精兩項專業,更全面性發展不同面向的知識、技能、興趣及領域,並與核心專業互補。透過靈活應用及整合能力,可因應職場對於「跨界」領域的需求。
為什麼要成為跨界領域人才?
過去傳統的專業分工是以線性思考來解決單一問題,但藉由發生在企業環境裡的真實案例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往往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複合型問題。過度的專業化會導致大部分的人只專精於熟悉領域,對於專業領域的堅持與執著、習慣從單一角度做決策,反而會成為解決問題的障礙,影響企業組織的發展。
隨著資訊的流動與透明化,現今專業領域之間的界限越漸模糊,我們可以很明顯地察覺到過往單一的思考模式已經不足以解決日益複雜的問題,也因此更加凸顯協調、合作、支援共生的重要性。面對日益複雜的問題,我們需要具備由上而下的統整管理能力以及由下而上的規劃執行能力。這些能力通常就建立在個人的專業素養以及跨領域的溝通學習上。
在交換不同專業的各種訊息時,對訊息的理解及深入溝通、釐清不同領域之間的因果關係,再藉由系統化思維來推演事情的發展變化,將會是不同專業的合作能否一加一大於二的關鍵。
如何培養自己?
培養跨界整合力的目的在於:藉由不同的專長,讓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經驗能力碰撞出新的火花,進而有效解決問題。在這樣的前提下,首先我們必須審慎思考從學習歷程到職涯規劃的方向,並思考本身擁有的專業知識如何運用在職涯發展上。
多數人能在就學期間培養出第一個核心知識/技能,所以建議在第一核心知識/技能的基礎上結合興趣、原有專長來發展跨界能力。透過多方探索、觀察未來趨勢跨足到另一個核心知識/技能的領域。並藉由不斷的練習、學習加強核心知識/技能的深度,歸納出可以整合發展的雙能力並應用在相關的事務中。
在職者可以善用線上學習資源、推廣教育、閱讀相關書籍來建構自己的跨界能力,靈活搭配不同的學習管道,如:參加講座、工作坊、討論分享會等活動增進學習的成效。最後,別忘了定期評估自己在跨領域的學習效果,並即時修正應用的技巧,幫助自己成為職場上不可取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