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 今日是

當前時間

,跟著8400一起,職場有話大聲說!
【待業空窗期part1】積極充實的態度,破除待業期魔咒
圖片來源:Unsplash

【待業空窗期part1】積極充實的態度,破除待業期魔咒

總點閱 : 1,105 , 今日點閱 : 1

「這段期間你做了些什麼?」對於一個離開職場有段時間的求職者來說,待業期除了會是面試時的問題主軸、更有可能成為能否錄取的關鍵。因此在尋求下一份工作時就要有審慎面對這些問題的心理準備。

這樣的經歷在人資眼中究竟會出現哪些不攻自破的缺口呢?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這份求職者的經歷:
2019.04-現今   DD公司
2017.11-2018.09 CC公司
2016.07-2017.03 BB公司
2014.09-2016.01 AA公司

這份看似累積了不少工作經驗的履歷,在人資眼中會變成這樣:
2019.04-現今  →待業期6個月
2017.11-2018.09 →待業期7個月,工作11個月
2016.07-2017.03 →待業期5個月,工作9個月
2014.09-2016.01 →工作1年5個月

注意到了嗎?上面的履歷裡每一段工作經歷的轉換都出現了不短的待業期,而這樣的情況會直接在人資的腦海中出現「四份工作間出現三次待業期,這些時間裡你都做了什麼?」「工作期間的待業期都比較長,為什麼?」的疑慮。

在尚未得到合理的解釋前,這樣的疑慮往往會衍生成以下的隱憂:

  • 無法長久工作是否存在隱憂?
  • 是不是工作穩定性不夠?
  • 脫離工作環境那麼久,對於職場的銜接會不會有問題?
  • 對於工作能不能立刻上手?
  • 公司需要付出的培訓時間、人力成本、薪資報酬符不符合期待?

過往的經歷我們無法重來,但能從現在開始去彌補它的不足!
資料造假絕對是最不明智的處理方法。因為只要是合法投保的公司,你的每一筆工作經驗都會清楚建檔在勞保局資料庫裡。那麼已經出現了上述情況的求職者該怎麼辦呢?先從釐清自己的待業原因下手吧!

常見的待業原因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一、仍與職場環境有連結,如:創業接案/培養專業技能等
這類原因較能在面試場合中取得積極的觀感,建議著重在工作內容為何、做了什麼專案、有多少成果、在什麼機構訓練、學到什麼技能等去做具體的陳述以增加可信度和認同感。

二、與職場沒有連結,如:照顧家人/個人健康問題/旅行/遭解雇或裁員等
這一類原因則是屬於被動/被迫的情況,建議可以針對其間所做的內容去做回答。

無論是何種原因,面對這樣的提問都應該使用積極、充實、有規劃的角度去應對,避免給對方「閒置、沒有任何作為」的印象並將結論導向有持續關注職場環境且已做好隨時重返職場的準備。

最後,小編也建議若求職者已經針對待業期有全面的解釋不妨簡要寫進自傳裡、增加後續面試的機會喔。

發佈留言

關閉選單